宣传驱动,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市人社局利用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多种媒介,广泛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发放《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宣传材料2000余份,播放《条例》宣传标语500余条,悬挂条幅300余条,在“宣城人社”微信公众号及部门网站推出《条例》解读问答86次,点对点短信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农民工推送《条例》短信6万余条。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平台及时发布根治欠薪工作动态,营造全社会根治欠薪的良好氛围。
畅通渠道,提升处置效能。在市人社局网站开设“欠薪在线维权投诉专栏”,公布全市举报投诉电话,推出“安薪宣城”维权二维码,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全天候服务。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联动处理机制,推进劳动维权“打包快办”服务,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开辟快立、快审、快裁的“绿色通道”,高效联动、合力化解欠薪问题,实现讨薪维权“最多诉一次”。开展平台线索处置效能提升专项行动,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处置质效,实现平台欠薪线索处置“月月清”。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共接收平台线索1953条,办结1941条,动态办结率达99.38%。
防治结合,强化监察督导。推进《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监管指引(第一版)》落实落细,常态化开展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规范化管理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在建工程项目严格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等“六项”制度,并建立规范化管理台账。2022年以来,全市共检查项目469家次,为7746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9050万元。截至目前,我市进入实名制管理平台在建项目287个,录入劳务人员信息16.38万人,实名制覆盖所有在建工程项目,数据更新率达95%以上。
严惩失信,强化诚信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和欠薪失信联合惩戒等制度,采取约谈工程项目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发布典型案例和联合惩戒名单等措施,对欠薪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使欠薪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2022年以来,全市共向社会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8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2件,依法行政处罚企业2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管理名单企业1家,对春节期间拖欠工资的15家企业和12名个人进行通报处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23年,宣城市人社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号召,在全市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对标浙江湖州等地,完成创建任务,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全面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