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宣城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现将《宣城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解忧暖心传党恩”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皖民办函〔2021〕105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实施“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志愿服务”四个办实事专项行动,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
全感。
三、起草过程
《宣城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已征求并吸收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意见。
四、工作目标
以“助学、筑梦、铸人”爱心活动为主题,发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重点资助2021年新入学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和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2000元,主要用于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费用支出。既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支持助学的积极性,又激发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学习动力。
五、主要内容
各县市区组织乡镇(街道)对本辖区现就读高三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摸排,初步测算助学资金需求量,为后续宣传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活动提供数据参考;九月份开学前后,对2021年实际新入学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精准摸排,确定资助对象。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要开展定期走访工作,掌握资助对象动态信息,对因毕业、退学等原因不再就读的,及时退出助学工程。
六、保障标准
对2021年新入学的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和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2000元助学金。
七、办理程序
(一)申请。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补助资金申请,在一个完整的受助期间内无需重复申请。
(二)受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资金申请由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报县级民政部门。
(三)确认。受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资金申请的县级民政部门应于收到申请后,通过材料核实、家庭巡访、数据比对等方式完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份、户籍、学籍、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的核实确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份信息应当通过“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核实确认;对无法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核实确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确需入户或实地核查时,应不少于2人同行,书面提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相关信息实地核查情况说明,并签字确认。经核实确认,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当及时纳入“助学工程”;不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理申请的县级民政部门应作出不予纳入“助学工程”的决定,书面告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本人并说明原因。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份、户籍、学籍、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核实情况材料纳入“助学工程”档案材料管理。
(四)发放。民政部门应及时会同财政部门为纳入“助学工程”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助资金。
八、创新举措
《宣城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实施方案》创新举措是:一是首次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到助学保障范围,进一步维护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权益,大大减轻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负担,切实解决了此类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活动,号召社会组织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担起社会责任。
九、保障措施
加大对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捐资助学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获得一定分值的加分,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让积极参与捐资助学的社会组织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有尊重。助学工程筹措到的助学经费可“一对一”直接打卡到受资助儿童个人账户,也可由慈善协会发放。各县市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活动资金缺口部分,由本级福彩公益金予以保障,同级资助不重复享受,不同层级资助可重复享受。助学资金于每年10月30日前打卡至受助对象本人账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完成学业后停止发放助学金。县级民政部门要通过材料核实、家庭巡访、数据对比等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评估,提高助学的精确性和实施效果。
十、解读机关和解读人及咨询电话
解读机关:宣城市民政局
咨询科室: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区划地名科)
联系方式:0563-302853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