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司法局>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110/202405-0003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宣司函〔2024〕6号
发布日期: 2024-05-20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110/202405-00033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宣城市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宣司函〔2024〕6号
发布日期: 2024-05-20
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5-20 11:05 来源:宣城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赵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深化“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和”思想是徽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近年来,宣城市坚持法治为民,深度挖掘徽文化中的“和谐”因子,创新“握手言和”调解模式,探寻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推动实现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人和顺、万物和鸣。7月23日,省委书记韩俊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点名“握手言和”调解工作。9月8日,《安徽日报》整版推送《握手之间看解纷促和的智慧》。11月14日,《法治日报》头版推送《“和”文化里探寻解纷密码——宣城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品牌》。11月16日,《安徽日报》“中央媒体看安徽”栏目全文转发。

一是探索理法和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文化。宣城市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四荷(和)图”所蕴含的“家和外顺“百瓶(平)图”所蕴含的“百世平安”底蕴为基础总结提炼出握手言和”调解品牌,通过和颜悦色,使其想“和”;心平气和,使其愿“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三步工作法,搭建“握手言和”调解模式,将矛盾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形成“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人和顺、万物和鸣”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宣城样板丰富“和”内涵。将“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崇德向善、见齐思贤”的传统美德、“中和泰和”的人文精神融合到人民调解和法治宣传中。如:绩溪县《章氏家训》中“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安家两字,曰让与忍。”被应用于“握手言和”调解阵地中。绩溪县家朋乡涧洲许氏祖训“祠上巷”不是“六尺巷”胜似“六尺巷”典故应用于磡头水街“三德”姓评理说事点旌德县版书镇白沙村版书“矛盾纠纷先调处 无理不要乱投诉”“邻里吵架像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创新“和”品牌。出台《在全市推行“握手言和”调解模式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措施和方案,支持鼓励各县市区以“握手言和”调解品牌建为龙头,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子品牌,辐射“握手言和”品牌效应。目前,旌德县结合朱旺“井水不犯河水”的典故炼出“各守其分、分清是非、互谅互让、共治共享”的“两水”调解法;广德市作为北宋名臣范仲俺仕途的第一站,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总结提炼出“先忧后乐”调解法;宁国市以“共同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为原则,总结提炼出“敦厚敦让”调解法;泾县创建“泾”天和调解品牌……,形成宣城独有的“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的调解品牌矩阵。

二是探索治法和声,推动“握手言和”调解工作。培育“和”队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方式配齐专职人民调解员943人按照“会调、能讲、善总结”的标准,组建涵盖生产经营、婚嫁家庭等16个领域的“握手言和”调解专家库。吸收了沈德山、刘道林、赵玉莲等一批熟悉法律知识、调解业务的专业人员,葛斌、吕观林、周胜利等一批人头熟悉、德高望重的乡贤名人,在调解过程中将徽文化“以和为贵”“礼让三分”等理念注入诉源治理工作中,既发挥人民调解“止讼息争”作用,又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修复双方关系,促其握手言和构建“和”网格。按照“县统乡管村用、多员合一、一员多能”的原则,划分设置8113“和”网格,配备网格指挥长860名、网格指导员1309名、网格警务员873名、网格法务员658名、网格长5013名、网格员11529名,最大限度整合党建宣传、矛盾化解、安全防范、公共服务、信息采集等功能,做到需求“一网”发现、隐患“一网”排查、问题“一网”解决。通过建立“问题发现+定期研判”“清单+闭环”“网格+网络”等工作机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5190个,化解信访矛盾380多件,把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做实“和”调解。围绕“‘和衷共济’凝共识、‘和谐社区’强基础、‘和美家庭’传美德、‘和睦邻里’促融洽、‘和气生财’塑诚信、‘和乐共事’聚民心”六大主题,深入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系列主题活动2023年,全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846件,调解成功率98.8%,推动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三是探索文法和鸣,释放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景”“法”共建,筑牢实体“和”阵地。融合敬亭山“执法如山”、宛陵湖“行法若水”、昭亭路“守法如行”的法治文化底蕴,建成独具宣城特色的“一山一湖一街”法治文化景观带,潜移默化“宣法扬德 护民兴城”法治理念。同时,立足“小创意、微改造、精提升”发展思路,“和”元素植一所(司法所)一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一室(村居调解工作室)”调解阵地中,80%以上的调解阵地配置了“握手言和”LOGO、宣传箴言、照片墙、工作流程图和工作制度,形成独特的调解风景,让人民调解文化根植人心。“文”“交融,筑牢精神“和”阵地。推动人民调解与本土历史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互融互通,在多元文化互动中加强人民调解宣传教育。如州区水东镇将皮影艺术、郎溪县梅渚胥河文化、宁国市青龙乡将茶文化、泾县黄村将文房四宝、桃花潭镇将“赠汪伦”故事、绩溪县家朋乡将“三德”、瀛州镇将“徽枫和畅”理念、旌德县旌阳镇将文庙儒家文化、版书将活字印刷等特色元素融入调解室,让群众走进调解室,就能感受到“和”文化理念的熏陶,静心明智、消除隔阂坚持“演”“法”同频,筑牢流动“和”阵地。推动人民调解与法律制度实施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解纷观念。如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把“和谐、和美、和顺、和鸣”“睦邻、睦姻、睦爱、睦雍”等“握手言和”核心内涵融入到皖南剪纸、皖南大鼓、皖南皮影戏等非遗作品创作、表演中,组织开展“和为贵 睦世间”等法治文化活动50余场次,教育引导群众“和”为先、以“和”为贵

 

                           

办复类别:A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翟永俊            联系电话:3023904

 

 

 

                              宣城市司法局

                               202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