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人社局> 其他权力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38P/202401-00091 组配分类: 其他权力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权责事项清单(其他权力)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31
索引号: 11341700003245038P/202401-00091
组配分类: 其他权力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权责事项清单(其他权力)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1-31
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权责事项清单(其他权力)
发布时间:2024-01-31 09:23 来源:宣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 权力类型 权力名称 子项        责任事项 追责情形 备注
1 其他权力 职称申报评审及证书管理 1.《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4〕14号)第四条: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实行分级管理,由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授权组建具有权威性、公正性的跨部门、跨单位的同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织,按照颁布的标准条件和规定程序对申请人进行评价。第十条:资格评定办事机构设在被授权的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受理申请,组织评审,接受咨询等日常工作。第十九条:评委会评审结果由相应人事(职改)部门审批。资格评定办事机构应在评审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将经审定的评定结果通知申请人。获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持评定结果通知书,到资格评定办事机构或其指定的代办机构办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第五条:职称评审按属地原则实行分级管理。管理权限分别是:(一)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管理全省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二)省辖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授权组建中、初级评委会的省直部门及省直属企事业单位,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三)县(市、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管理所辖范围内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第十三条:申报材料经用人单位审查确认后,按下列规定提交相应评委会组建单位,并由提交单位出具申请委托评审函。(一)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市属及以下单位的,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省直单位的,由省直主管部门提交;(二)申报评审中级职称,县(市、区)属及以下单位的,由县(市、区)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市直单位的,由市直主管部门提交;省直单位的,由省直主管部门提交;(三)申报评审初级职称,县(市、区)属及以下单位的,由其主管部门提交;市属及其以上单位,由申报人所在单位提交;(四)无主管部门的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新兴业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按属地原则,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人事档案放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由代理机构提交。 1.受理责任: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受理;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原因及依据,并一次性告知和说明所需材料。
2.承办责任:召开评审会进行集中评审。
3.审核决定责任:根据中初级评委会评审结果,按程序提交分管领导审定。
4.办结公示责任:及时办结,并将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5.送达责任:及时向各中初级评委会送达评审结果文件。
6.事后监管责任:加强后续监管,发现违规者,撤销资格。
7.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在职称申报评审中徇私舞弊的、弄虚作假的;
2.违反法定程序组织实施的;
3.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4.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5.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6.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
2 其他权力 社会保险稽核 1.《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16号)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稽核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对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和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情况进行的核查。
2.《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6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参保个人领取社会保险待遇情况进行核查,发现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丧失待遇领取资格后本人或他人继续领取待遇或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立即停止待遇的支付并责令退还;拒不退还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并可对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社会保险数据稽核规程》(人社厅发〔2019〕119号)第二条:本规程所称的社会保险数据稽核,是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对通过数据核查比对等方式发现的涉及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参保及待遇领取人员、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问题线索开展核查活动。第三条:县级以上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数据稽核工作,会同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共同实施。
1.通知责任:一次性告之需要准备的材料、说明办事程序。
2.审查责任:材料审核,适时实地进行查验,提出初审意见和结论。
3.决定责任:择优推荐申报单位到省厅
4.事后监管责任:加强稽核结果处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结果落到实处。
5.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严格初审导致结果严重错误的;
2.违规审查,故意隐瞒或变更审查结果的;
3.未按政策要求,对稽核结果违规处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
4.擅自改动文书内容,制作文书不规范,不及时办结,不及时送达文件的;
5.利用稽核之便,收受贿赂、获取其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的;
6.泄露被稽核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7.在备案审批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限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3 其他权力 集体合同审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第三十四条: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八)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
4.《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第六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资协议进行审查,对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工资协议签订后,应于7日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5.《集体合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2号)第四十二条: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6.《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部发﹝2006﹞47号)全文。
7.《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二十八号)第二十八条:集体合同订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
1.受理阶段责任:公示依法应当提交的材料、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说明解释的责任;是否当场受理或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依法受理或不予受理(不予受理应当告知理由)。                           2.审查阶段责任:审查材料,核查材料的实质内容;按要求告知并听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意见;提出审查意见。          
3.决定阶段责任:对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作出有无异议的法定(有异议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按时办结。                                    4.送达阶段责任:将《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协商代表,并信息公开。                            
5.事后监管阶段责任:建立实施监督检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依法采取相关处置措施。                           6.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制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受理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受理决定的;         
3.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通过审核的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审核决定的;       
4.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5.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6.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7.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的行为。
4 其他权力 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备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备案管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30号 )一、做好机构备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由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实施部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遴选的原则,在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设立。
1.通知责任:一次性告之需要准备的材料、说明办事程序。
2.审查责任:材料审核,适时实地进行查验,提出初审意见和结论。
3.决定责任:作出决定,按时办结,法定告之。
4.送达责任:制发送达文书。
5.事后监管责任:加强稽核结果处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结果落到实处。
7.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严格初审导致结果严重错误的;
2.违规审查,故意隐瞒或变更审查结果的;
3.未按政策要求,对稽核结果违规处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
4.擅自改动文书内容,制作文书不规范,不及时办结,不及时送达文件的;
5.利用稽核之便,收受贿赂、获取其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的;
6.泄露被稽核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8.在备案审批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5 其他权力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备案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事项办理指南(试行)>和<技能人才评价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工作指引(试行)>的函》(人社职司便函〔2021〕57号):一、全国性用人单位。 (十)办理流程。 1申请。申报机构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申报平台(djsb.osta.org.cn)提交备案相关材料。2受理。指导中心受理全国性用人单位备案申请,对申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初步审核,并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方式告知申报机构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或补正相关材料。3.技术评审。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对申报机构是否具备条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进行技术评审,重点对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制度、职业(工种)范围、相应职业标准等进行技术评审。4.部级备案。通过技术评审的申报机构,由指导中心赋予机构备案码,并出具备案回执。5.省级备案。分支机构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部级备案回执,对分支机构进行技术评审并赋码、出具分支机构备案回执。(各地可参照本指南制定本地用人单位备案指南)。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十)办理流程。 1.申请。申报机构联系各地评价指导部门提交备案相关材料。2.受理。评价指导部门对申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初步审核,确认申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3.评估。评价指导部门对申报机构是否具备条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进行评估,重点对机构性质、职业(工种)范围、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公示的评价规范、实施条件及能力等进行核验评估。4.公示。评价指导部门按规定对拟备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名单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5.备案。评价指导部门对符合要求的申报机构出具备案回执。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22〕72号):统筹推进各类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发展,加强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省级行业(职业)协会等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支持组建评价机构联盟或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动评价服务业做强做优。
4.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皖人社秘〔2023〕118号):做好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备案。
5.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备案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20〕64号):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具备通用条件的企业、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依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和省厅相关文件,按受理渠道向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1.通知责任:一次性告之需要准备的材料、说明办事程序。
2.审查责任:材料审核,适时实地进行查验,提出初审意见和结论。
3.决定责任:作出决定,按时办结,法定告之。
4.送达责任:制发送达文书。
5.事后监管责任:加强稽核结果处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结果落到实处。
7.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文件规定应履行的责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有下列情形的,行政机关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未严格初审导致结果严重错误的;
2.违规审查,故意隐瞒或变更审查结果的;
3.未按政策要求,对稽核结果违规处理,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
4.擅自改动文书内容,制作文书不规范,不及时办结,不及时送达文件的;
5.利用稽核之便,收受贿赂、获取其他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方便的;
6.泄露被稽核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
8.在备案审批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